在2020級新生入學之際,伟德BETVLCTOR黨總支和上海中醫藥博物館黨總支積極共建,充分運用中醫藥博物館資源,打造以融合伟德BETVLCTOR2020級新生專業教育為出發點的特殊曆史課。本課程由伟德BETVLCTOR黨總支副書記幹旦峰、博物館黨總支副書記郭峰、伟德BETVLCTOR二年級和三年級學生講解員共同主講,以現場參觀同時講解的形式,從“古代醫衛遺存”、“曆代醫事管理”、“古代養生和食療文化撷英”等角度,與學院預防醫學、公共事業管理、食品衛生與營養學三個專業内涵相銜接,理清中醫藥曆史中公共衛生的發展脈絡,了解新中國成立後,中醫藥在護衛人民健康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引導新生同學在感受博大精深中醫藥文化的同時樹立文化自信,鞏固專業思想,打好新生四史教育和文化育人組合拳。‘
9月8日上午8點,伟德BETVLCTOR2020級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博物館第一課”正式開講,幹旦峰老師向同學們說明本次參觀學習的主要内容和意義,郭峰書記向同學們介紹上海中醫藥博物館曆史,2018級預防醫學專業的葉卓俊同學介紹一件件曆史文物以及文物背後發生的曆史故事,帶同學們一起尋找中醫藥學科的起源,中醫預防(治未病)思想在中國古代曆史上的發生、發展、運用。例如從晉代開始流行使用的個人衛生用具唾盂、秦代已經使用陶質下水道管,反映出古人對個人衛生、環境衛生均十分重視;早在西周時期,中國就有了較完備的醫事制度,建立了醫政組織,自隋唐開始,先後設置中央或地方性醫政管理和醫療機構,為醫學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唐代即有食療學專著《食療本草》記載了260種食療品;屠呦呦先生青蒿治療瘧疾源自晉代醫家葛洪的《肘後備急方》的記載等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從曆史中汲取智慧,從曆史中尋找未來,這堂特殊的曆史課,引領新生從中醫藥發展的曆史角度出發,思考自身所處的曆史地位,引導新生樹立遠大理想,譜寫健康中國夢的新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