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團 | “砥砺初心 薪火傳承” 系列訪談活動

發布者:公共健康發布時間:2023-06-29浏覽次數:10

 616日上午,學院關工委與明德導師團召開“砥砺初心 薪火傳承”主題訪談活動,本次活動邀請張永祥、王中民兩位預防醫學教研室老教授重回校園,共同追憶教研室發展曆史,傳承公衛精神。黨總支書記段豔霞、院長趙海磊、副書記幹旦峰等14名師生出席訪談會。



會上,趙海磊院向師生介紹學院的辦學曆史和發展現況,指出加強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體系建設在建設健康中國中的重要性,預防醫學學科建設任重道遠。學院通過不斷加強學科建設、組建跨學科、跨單位、多部門科研團隊;加強對科研方向的聚焦,立足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突出中醫藥特色;增強課題研究對解決國家和社會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實際問題的聯系;積極引進學科帶頭人、高水平領軍人才,最大程度發揮好在職專業技術人員的作用。


接着,張永祥和王中民兩位教授回顧了上海中醫藥大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發展曆史和過往教學經曆。讓我們一起聽聽發生在上個世紀的預防醫學學科發展的故事。


張永祥教授回憶道:“從單槍匹馬到并肩作戰,預防醫學教研室團隊不斷擴大。但由于預防工作量較大,與臨床相比,成效不易凸顯,當時在大家眼中認可度較低。六十年代時,我們開展下鄉活動,帶領同學一起進行農村衛生建設,包括廁所改造。在青浦,一起進行血吸蟲病防治,開展消滅釘螺的行動,發動農民鏟除河邊草皮,并進行深埋;農民也十分支持相關工作,派出船隻帶領同學噴灑藥物,為消滅血吸蟲做了很多工作。曾經,上海郊區發生流行性腦膜炎,我帶領同學們前往農村發放磺胺類藥物,逐漸控制該疾病。聽了剛才趙院長的介紹,目前學院教研室的工作成績好,教學工作有了很大進步,教研室規模制度完善,對預防醫學專業的人才培養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我感到很高興。”



王中民教授接着說:“1978年,我被調入中醫學院與張永祥教授一起開展預防醫學教學工作。我們當時與廣西中醫學院一起進行預防醫學與衛生學實驗的教材編寫。最初實驗課包含五項内容:①生物飲用水的物理化學檢測②漂白粉的有效物沉澱以及飲水消毒③大氣中的二氧化硫濃度的測定④有機磷農藥中毒動物實驗⑤食物中毒調查資料的流行病學分析。在當時,對于中醫院校的預防醫學學生而言,幾乎沒有機會進入臨床實習,後來我決定選取嘉定區作為實習基地幫助同學開展實踐學習。嘉定區初級衛生保健合作中心提供5-6個課題,每兩位同學選取一個課題開展。同學們通過實地走訪,設計調查表、做資料整理分析,最後總結成文。該項目共計開展了5-6年,獲得了學校的高度重視。此外,學校還榮獲了3次“金寶善基金”,這是對農村實踐教學的認可。最後我有幾點體會:1.搞預防醫學,一定要有牢固專業思想以及艱苦奮鬥精神。2.預防醫學本身,是針對人群,将潛在的疾病識别出來,遵循“花小錢,高效率”的原則,隻要措施有效,就能促進人群的健康安全,而不像臨床醫學針對個體的治療。3.對很多病因的研究探讨離不開流行病學調查,要注重流行病學的調查研究。鼓勵教師多參加科研工作,促進自身的教學工作,同時正确對待科研中的陰性結果,不能盲目片面追求陽性結果。4.學校好不好看學科發展,學院要注重拔尖人才的培養,引進優秀的學科帶頭人。5.教師一定要立足于本職工作,回歸課堂,不能一個講稿定終身,要注重老帶新的團隊傳承。”



随後,參會教師和同學與老教授進行深入交流,并分别談及自身感受。段豔霞書記表示老教授們對教學和團隊管理工作的負責和認真是青年教師學習的榜樣,學院也應該形成這種良好的傳幫帶氛圍。宋花玲、戎芬、陳學芬、金如鋒等老師表示王老師對以前案例的講解信手拈來,值得我們所有教師學習;實踐經驗對新時代的學生來說很寶貴,教授與同學共同到實踐基地開展實踐學習的教學氛圍對預防醫學的教學有着重大意義;老一輩的兩位老師帶給我們的信心、正能量,為教師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在未來工作上會努力提升教學、科研方面的能力,規範教學作風。同學在訪談中也汲取了力量,表示老教授們對于專業的熱愛深深鼓舞了自己,這是一名優秀的公衛學子努力培養的寶貴品質。



最後,學生代表為教授們獻上鮮花。趙海磊院長表示,此次活動讓我們從兩位老教授身上看到了“立德樹人”活生生的例子,它是非常具體而非抽象的,我們在這裡重溫曆史,深刻體會我們這代人的責任,以及今後如何完善我們的工作,把公共衛生學科建設好。我們還要不斷地學習兩位老教授身上的寶貴精神,踏踏實實做教學、兢兢業業搞科研。




撰稿:王奕

攝影:王奕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