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SCI一區期刊發表公共衛生人工智能學術論文

發布者:公共健康發布時間:2025-06-11浏覽次數:10

  近日,我院師生在流行病學領域SCI期刊《Annals of Epidemiology》(《流行病學年鑒》)上發表了題為《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disparities and prediction of health satisfaction among middle-aged and elderly adults in China: An analysis based on national data》的論文。《Annals of Epidemiology》是中華預防醫學會發布的“預防醫學與衛生學高質量外文期刊(2025版)”之一,屬于JCR分區Q1期刊,并被SCI/SCIE收錄,最新影響因子為3.3。

我院2020級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董娜同學和2024級公共衛生碩士研究生易筱涵同學作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我院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教研室青年研究員徐祥龍為通訊作者。徐祥龍青年研究員主要從事人工智能算法在慢性病預測方法與流行病動力學建模研究。

 

健康滿意度是衡量個人健康水平及健康相關生活質量(HRQoL)的核心指标,提升中老年人健康滿意度對降低疾病負擔、改善HRQoL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雖然相關研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但在整合社會與生物學多維度決定因素、基于全國代表性數據的系統性研究,以及應用機器學習算法與空間流行病學方法的方面仍較為缺乏。本研究以我國45歲及以上中老年人群為研究對象,融合空間流行病學方法與機器學習算法,分析健康滿意度的地理分布特征,構建機器學習預測模型,并運用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方法識别重要預測因子,以期為公共衛生政策的科學制定提供一定的實證支持。

董娜同學自2023年初加入我院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教研室徐祥龍青年研究員團隊,在課餘學習機器學習建模方法,并在本科畢業論文設計階段持續跟着進行徐祥龍青年研究員進行機器學習在公共衛生領域的應用學習與實踐。回顧科研學習曆程,董娜同學表示:“作為本科生能夠參與這項研究,我深感榮幸。在徐祥龍老師的悉心指導,以及其他團隊成員的鼎力相助下,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我系統學習了機器學習在公共衛生領域的創新應用,特别是統計建模與人工智能技術的交叉融合方法。這不僅使我的科研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更重要的是培養了用數據驅動思維解決公共衛生問題的能力。這項研究讓我深刻認識到健康滿意度背後複雜的多維度影響機制——從基礎的生理指标到深層的心理狀态,從個體行為習慣到區域醫療資源配置差異,也讓我更加理解了公共衛生研究的現實意義。未來,我将在公共衛生領域繼續研究,努力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貢獻自己的專業力量。衷心感謝團隊給予的實踐機會和悉心指導,在未來的科研和工作道路上我将繼續努力。”

易筱涵同學20244月加入我院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教研室徐祥龍青年研究員團隊,主要研究興趣是人工智能算法在慢性病預測方法。回顧科研學習與實踐曆程,易筱涵同學表示:“能夠完成并發表這項關于我國中老年健康滿意度地理分布與預測的研究,對我而言不僅是一份重要的學術成果,更是一次深刻的科研曆練與成長。在這個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科研是一場需要長期投入與耐心堅持的旅程,沒有哪一步是輕而易舉的。由衷感謝導師徐祥龍老師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給予的悉心指導、持續鼓勵和寶貴信任,讓我不僅提升了統計分析和機器學習建模的實戰能力,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健康滿意度這一多維概念背後所蘊含的公共衛生價值與社會意義。感謝董娜同學作為優秀合作夥伴的努力與貢獻,以及團隊其他成員的支持。此次經曆讓我更加堅定了在公共衛生領域深入探索的決心,未來我也将繼續努力,不斷積累科研能力,力求在實踐中為推動健康公平和服務優化貢獻力量。”  

 

 


Baidu
sogou